+1 2025-06-30 0 Comments

@所有人:这个夏天,你的每一度电都很重要

2025-06-30

高温预警挂起,还没听清蝉鸣,耳边已经可以听到空调外机的嗡鸣声了。一年中用电量最大的季节即将到来,电费变化也随之成为家庭生活的关注点。

从供电逻辑来看,居民用电因分散性与低负荷率特性,本因对应更高的服务成本。但我国居民电价长期低于工商业电价。这种“倒挂”现象实际上形成了工商业用户对居民用电的隐形托底。为了平衡这种机制,同时促进节能减排,2012年,居民阶梯电价在全国推开。

阶梯电价遵循“多用多付”的原则,将用电量划分为若干档位:第一档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电价最为优惠;第二档适度提价,引导合理用电;第三档则显著提高电价,约束高耗能消费。这种递进式设计既确保大多数家庭的基本用电需求,又通过价格杠杆引导高耗能用户节约用电。

如果仔细观察全国电价执行情况就能发现,全国各地执行阶梯电价的方式并不是“一刀切”。多数地区采用 “自然年累计结算”(1-12 月)或“跨年度周期”(如 7 月 – 次年 6 月)的年度结算,让夏季空调用电与冬季取暖用电在全年维度上相互对冲,有效避免单月峰值导致的 “跳档焦虑”。而在广州等气候极端地区,则会采用 “单月 / 双月结算” 模式,对台风季、酷暑天等用电骤增时段作出敏捷响应 —— 这种差异恰是对应我国 “南蒸北寒、东湿西干” 的气候格局。

在广东、福建等长夏地区,第一档电量标准往往预留较高为空调持续运转预留合理空间,华北、东北等地则在电价方案中重点倾斜冬季供暖用电,部分城市会将电采暖电量单独划档。云南、四川等省份会根据澜沧江、金沙江的水文周期,在枯水期推出特殊阶梯政策,引导用户错峰用电。

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影响着各地的电价设计,北京、上海等城市,基础电价虽然较高,但第一档电量通常设置也更高。十几年间,中国家庭的用电生态也已经不同,智能家居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私桩正以年均 60% 的增速渗透,阶梯电价政策也在持续迭代,为未来的用电增长预留空间。


根据发改委的最新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而楼宇空调的智能群控、充换电站的错峰调度、数据中心的蓄冷蓄热系统,乃至独立储能站都可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灵活调峰资源被有效利用,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柔性杠杆”。

这个夏天的热浪即将袭来,就算电费对你只是数字,空调温度每调高 1℃,也是在为城市电网分摊高峰压力;就算谷电省的钱对个人来说微不足道,晚上 10 点后给电动车充电,也是在帮电网削平一个用电尖峰。电力供需的平衡,不是靠少数人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靠千万人做出微小但有意义的改变。每个人的小小努力,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共同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